银彤教育

Yin Tong Education
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学会了你就是高分!(上)
发布时间:2019-10-16 11:21:15 分享到:  

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学会了你就是高分!

还在为怎么做活动设计、教学设计苦恼嘛?

还在为面对马上要临近的考试抓狂嘛?

快来和彤彤姐一起学习?

能直接copy的模板,学会起码多得30分!

还不赶紧转发并收藏?

温馨提示:本章内容丰富,篇幅较长,一定要耐心阅读……

不要妄想一口吃个胖子,积累知识和考点会让你受益匪浅

 

语文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 分)

(2) 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 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10 分)

(3)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 设计导入语并写出设计意图。(20 分)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 又是一首哲理诗, 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 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 崇山峻岭, 郁郁葱葱, 连环 不绝; 侧看则峰峦起伏, 奇峰突起, 耸入云端。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所看到 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 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会有不同的印象, 原来是因为 “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 只有远离庐山, 跳出庐山的遮 蔽, 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借助庐山的 形象, 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故而亲切自然, 耐人寻味。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 理解 “壁、 庐山、 缘” 等生字词, 正确、 流利、 有感 情地朗读诗歌。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体会, 学习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本诗蕴含的哲理, 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②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借景说理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导入语: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师: 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 那么, 你们都去过哪里 呢? 来和大家分享下你们的游览经历吧。 师: 哦, 你说, 你去过桂林, 那里的水呀, 非常的清澈, 那里的山呀, 陡峭挺拔, 就 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水画” 这个形容可真棒, 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 还有哪位同学? 哦, 你说, 你去过哈尔滨, 在那里感受过美丽的冰雕和雪雕。 从 你陶醉的眼神中, 老师感受到, 你呀, 也被美丽的冰城迷住了。 师: 好了, 同学们, 祖国的美景数不胜数, 那今天呢, 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处新的旅 游佳境, 它就是庐山, 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的 《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该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让学生充 满兴趣地学习, 学生的阅读兴趣盎然, 这样的开课不仅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也打 下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根基。

 

 

数学教学设计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什么是估算? 结合本课的内容解释估算的意义。(8 分)

(2) 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 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 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并说明设计意图。(22 分)

参考答案

1所谓的估算就是大致推算。 

估算有三种情况: 一是推算最大值, 二是推算最小 值, 三是推算大约多少。 估算都要先对参加计算的数值取其近似值, 把一个比较复杂的计 算变成可以口算的简单计算, 得到一个近似值。 估算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本 课在进行精确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 有利于先把握运算的结果, 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估 算也可以帮助学生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 提高学生的判断、 试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a. 结合具体情境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 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试商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b. 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 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 思考、 总结, 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 程;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了自主探索的意识, 提 高了合作交流能力,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进一步加强了对学习数学的 兴趣。

(3) 教学环节:

1. 情景创设,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创设为希望小学捐书这样的一个培养学生爱心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 情景。设置问题: 将 90 本书分给不同的班级, 每个班级分 30 本, 那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学 生口算可以给出答案, 进而引出如果老师再多捐出 2 本, 共有 92 本, 可以捐给几个班级 呢? 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学生活动: 学生口算得出可以分给 3 个班级, 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 92≈90, 92÷ 30≈3, 即可以分给 3 个班。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心, 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思考, 引发学生对学 习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

2. 合作交流, 探究发现 活动一: 探究发现 教师活动: 结合导入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先单独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探究, 提 问: 分给三个班, 够分吗? 并引导他们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 得到商和余数, 并尝试让学 生写出除法竖式。 基于是学生的探究结果, 总结出 92 里面有 3 个 30, 所以 3 要写在个位 上。 分给 3 个班, 只分了 90 本, 还剩 2 本。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棒得到 92 除以 30 得到商 3, 余 2,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 算这道题的, 强调 3 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 找准单位。 (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 小结, 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从被除数的前两位开始计算, 商要写 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情境中的问题,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通过小 组探究, 使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二: 教师引导, 继续探究 教师活动: 将 178 本书分给不同的班级, 每个班级分 30 本, 那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引导学生先估算得出结果, 然后观察两个除法竖式计算, 总结除数是整十数计算法则: 除 数是整十数时, 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如果它比除数小, 再试除多一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学生活动: 学生估算后试商得到商 5。 然后尝试笔算计算得出余数 28。 小组讨论交流 两个除法算式的共同点: 除数都是整十数。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提出相关问题, 发散学生的思维,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 题, 引起学生兴趣, 积极参与探究。

3. 巩固练习, 内化知识 教师活动:

(1) 基础题: 例题后面的 “做一做”。

(2) 设置我是小法官的改错练习。

(3) 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3 题, 实际应用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代表上台板演, 并讲解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练习内容, 按不同层次, 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 适量的练习,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4. 比较迁移, 归纳小结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并再次强调商的书写位置。 学生活动: 小组内分享本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的目的在于强化新知, 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 的运用。

5. 作业布置, 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你想给希望小学的朋友分享的书籍每人两本, 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加在书中。 下次带来给老师, 我邮寄给他们。 并计算一下我们总共可以捐出多少书, 可以怎么分配这 些书呢? 设计意图: 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学有价值的数学。

 

英语教学设计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英语口语训练的方法? (10 分)

(2)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 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 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

参考答案

1小学阶段英语口语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小养成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进而 达到语音标准, 语调优美, 说话自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帮助学生对 口语表达进行操练, 如:

①课前 “热身” 和 “课中操”。 常用的方法有: 唱英文歌; 做游戏; 用英语自由会话; 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 VCD 片断; 唱英语童谣; 猜英语小谜语。

②新课的导入与呈现。 教师与学生对话呈现—教师课前根据新课内容设计相关对话, 上课时与学生对话, 注意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的口语知识, 尽量使用实物或直观、 形象的教具, 以增加课堂趣味 性, 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③操练单词、 句型。 此环节可采用常规型操练和游戏活动型操练等方法, 学生通过单个, 成对, 小组合作 等形式, 完成语言任务, 达到口语练习的目的, 如:

a. 常规的操练方式: 教师示范读, 学生跟读, 学生之间对话练习。

b. 游戏活动操练方式: 词汇训练游戏, 如: what�s missing , high low voice, 等等。 对话及语句操练游戏: 教师提问, 学生抢答 PK。

④用电教设备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五个小片段, 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时 间; 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句型: In…, Children�s Day is on … 。 完成本节课的 true or false 习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 对话练习等方式, 学会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 型 In …, the children is on … 来谈论不同国家儿童节日期的话题。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 所提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所了 解,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导入环节

①歌曲热身。 师生互致问候并共同演唱 “If you are happy” 进行热身。T: hello,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I am very happy. I know you are happy, too. So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②运用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教师出示 “长城” “五星红旗” 等标志性物质的图片, 并提问学生, 这些图片代表哪 个国家? 引导学生说出 China。 并由此将学生分成两组, 进行头脑风暴的游戏, 引导学生 说出更多的国家。T: Dear, class, which country is it? Ss: China. T: Yes, it�s our country China. Can you say more countries? Group boys and girls, let�s have a brain storm and see how many countries you know. GROUP BOYS: UK… GROUP GIRLS: the US, Japan…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热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一个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够迅速融入到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中; 同时运用了图片和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 复习不同 国家的名称的说法, 启发学生的思维, 富有趣味性, 便于引出新授内容。

新授环节: 创设情景: 全世界的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是儿童节, 出示课文中不同国家庆祝儿童节 的图片, 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个国家。第一次播放课文录音,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出现的国家名称。

T: My class, Children�s Day is the happiest day for the kids all over the world. Look at the pictures. Can you guess what countries they ar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them out. 学生默读课文和 true or false 的问题, 并完成 true or false 的问题, 核对答案, 并给予 适当的纠错和鼓励。 第二次播放录音, 学生跟读课文。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当中的信息完成表格学生完成表格之后,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核对表格, 学生运用表格当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通过问答, 帮助学生掌握句型 In …, the children is on …. Eg: T: When is Children�s Day in China? S: In China, Children�s Day is on the first of June. 同桌之间互相根据课文和表格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巩固句型的掌握。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景, 学生能够在情景对话中感知理解并学习本节课的目标语言 和重点知识, 通过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练习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进一步强化。

 

音乐教学设计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

(2) 如指导低年级小学时唱本歌曲, 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 依据拟定的目标, 设计 “创编” 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参考答案

1①歌曲的特点: 《小红帽》 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巴西儿童歌曲, 2 / 4 拍, C 大调, 歌曲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小红帽的故事, 童话的背景,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节奏: 节奏简单, 明快易唱, 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

③旋律: 旋律中音阶式的级进进行和分解和弦进行穿插运用, 使曲调流畅活跃, 充满 童趣。

④音域: 音域在八度以内, 适合儿童演唱。

⑤乐句: 六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2)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 体验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小红帽的聪明,机智。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合作和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轻巧、 有弹性的声音, 完整、 准确、 有对比地演唱 歌曲。

3)创编环节

①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奥尔夫乐器, 碰铃、 双响筒、 沙锤、 三角铁、 铃鼓等, 并介绍每 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②为学生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各自喜欢的乐器。

③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 创设情境。 师: 大家手中所挑选的乐器, 可以帮助小红帽赶走凶恶的大灰狼。 但是需要大家配合 歌曲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才行。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创编。

④学生分组进行展示, 各组进行互评, 选出优胜组。

⑤多媒体出示节奏型和精灵形象。 师: 我们手中的 “乐器” 都是一个个小精灵, 想一想他们适合表现什么小精灵。 你来 敲一敲节奏, 让小精灵和大家问个好。

⑥学生根据代表的节奏和精灵, 进行合奏。

⑦巩固练习: 分组配合演唱, 一组演唱 《小红帽》, 一组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伴奏。

⑧小结: 学生总结, 教师最后进行归纳升华。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小红帽这首歌曲, 还用 “法器” 赶走了大灰狼, 为歌曲创编了伴奏。 希望同学们能像小红帽一样的机智, 在生活中注意安全问题, 最后让 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设计理由: 本节课要设计 “创编” 环节, 根据本节课歌曲的特点, 整个 “创编” 环 节都围绕着 “童话故事” 展开, 营造情景氛围, 自然而生动, 令学生学起来非常的轻松,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与到创编中来。 将小儿童剧融入到 “创编” 当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陶冶了情操。

 

体育教学设计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要说明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的教学重点、 难点。(10 分)

(2) 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 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 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不少于 3 种教学过程并说明理由。(20 分)

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手臂的击球部位以及正确的击球点。

②教学难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 动作自然、 连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 学生了解基本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方法, 学生 在脑海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 发展学生的灵敏和协调能力, 学生领会排球正面双手 垫球的动作要领, 并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自觉、 果断的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的 精神。

(3)教学设计

 练习一: 多进行徒手模仿练习, 体会垫球动作的用力顺序。 练习二: 一人持球于腹前, 另一人做垫球动作或垫吊球, 体会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练习三: 自抛一次, 自垫一次的方法进行, 动作熟练后逐步过渡到连续向上垫球。 练习四: 采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 做定时或定量比赛, 看谁垫的次数多; 也可以采用 垫球进圈的办法, 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 叫号垫球游戏。 理由:

①水平三学生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 依赖性强, 自我约束能力差, 好奇心和模仿能力 强, 在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时, 更关注娱乐性、 趣味性, 而对技术要领的关注 度较少。

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技术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 在做准备活动时可借助排球做 热身或游戏运动, 让学生熟悉球性。 在基本部分教学时, 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高质量, 以 免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而是让学生在多次练习中, 体会动作要领, 促使动作质量逐渐 提升。

③在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 安排一些简便易学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方 式、 方法, 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术, 进而提高动作质量, 发展学生的灵敏、反应能力及上下肢的协调性。

 

 

美术教学设计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述 “一竖、 二横、 三体积、 四肢”。(10 分)

(2)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本课, 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 设计新授课教学活动, 并说明设计理由。(20 分)

参考答案

1人体总体形态可概括为一竖、 二横、 三体积、 四肢。一竖指的是脊柱, 二横是指 两肩连线与两髋 (大转子处) 连线, 这是人体动态的关键动向线, 三体积指的是人体的三块团块结构, 按个体块分别是头颅、 胸腔、 骨盆。四肢是两腿与两臂。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人物各种生动姿态及情绪, 用金属线材表现快乐的人。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人物的动态的欣赏、 观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 能力。

③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之情,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 趣, 敢于创新与表现。

3)新授

①初步感知 学生联系生活, 想一想: “人物快乐时是怎样的姿态?” 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姿势。学生对人物的各种生动姿态进行初步感知。

②深入探究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欣赏作品约瑟芬 《动感雕塑》 和作品 《倒立》, 在欣赏的同时 思考问题: “这两件作品体现出怎样的姿态? 用什么材料制作完成的?” 结合课本内容, 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人物快乐时的动作姿态。

③内化提高 教师出示学生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说一说: “学生作品是怎么制作的? 你还能想出更 新颖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人物动态创作的想法。

④教师示范

a. 确定动作姿态;

b. 选择金属线材;

c. 夸张人物动作。

设计意图: 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 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 体验、 分析、 比较、 联想、 鉴别、 判断等方法, 积极开展探究、 讨论和交流, 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 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不要着急,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教学活动设计,继续跳转第二篇


在线课程
学习轻松
线上线下
最强师资
支付保障
方便快捷
关注我们
获取成功

    联系我们

  • 公司电话:13980018220
  • 联系人:周老师
  •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驿都西路316号绿地锦峰902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7 银彤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9028507号-2(版权所有为:成都新银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鲜花港 - 郁金香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927号